01.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02.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娱乐至死》
03.
生活不是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能在途中偶尔看见一些花朵,会使旅途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
—— 《娱乐至死》
04.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05.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06.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娱乐至死》
07.
”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诗句,也许很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 《娱乐至死》
08.
沃尔特•李普曼在1920年写过:“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09.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0.
但是,赫胥黎的猜测更接近事实: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如此残酷的手段,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也许还更恒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1.
伽利略说过,大自然的语言是数学。我们关于大自然以及自身的对话,是用任何一种我们觉得便利的“语言”进行的。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2.
如果你博览教育文献,你会发现有人说过,孩子在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时掌握得最好;你还会发现有人说过——柏拉图和杜威对此也十分强调——理性只有在情感的肥沃土壤里才能得到最好的培养;你甚至会发现有人说,一个慈爱的老师会使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3.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 尼尔《娱乐至死》
14.
柯勒律治关于“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诗句,也许很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5.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6.
加夫里尔•萨洛蒙曾经说过:“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看文字却需要能理解。”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7.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 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 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 的物种。
—— 《娱乐至死》
18.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19.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0.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 《娱乐至死》
21.
在芒福德的著作《技术与文明》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从14世纪开始,钟表是怎样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现在拘役于时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罪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他就如何严肃对待总统竞选这个问题给了肯尼迪一个建议:减去20磅体重。我们似乎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3.
这种巧合说明现代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4.
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5.
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躲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6.
战争、犯罪、交通事故、火灾和水灾——大多是阿德莱德公主得百日咳新闻的社会版本和政治版本——开始成为所谓“今日新闻”的主要内容。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7.
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俗的读物了。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8.
我想指出的第一点是,我们不能用诸如杰里•曼德在《消灭电视的四个论点》提出的卢德分子立场来欺骗自己,这是完全荒谬的观点。美国人不会停止使用任何技术设备,让他们这样做等于什么也没说。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29.
于是,对于莫尔斯提出的问题——上帝创造了什么——我们有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答案:一个住满陌生人的拥挤社区,一个破碎而断裂的世界。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0.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厌恶的,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
—— 《娱乐至死》
31.
电视业的业内人士比尔•莫耶斯的话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我担心我的这个行业……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症患者的焦虑时代……我们美国人似乎知道过去24小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而对过去60个世纪或60年里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2.
我必须指出,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它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它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如果用舞台术语来说,它可以被称为“杂耍”。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3.
到了19世纪中期,照片和其他插图突然大量侵入了符号环境,这就是丹尼尔•布尔斯廷在其著作《图像》中所称的“图像革命”。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4.
用刘易斯•芒福德的话来说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5.
这正是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6.
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7.
于是,企业开支的重心从产品开发引向了设法使消费者感觉产品有价值,这意味着企业的业务已经成为一种伪疗法,消费者成了信赖心理表演疗法的病人。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8.
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39.
与其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表演艺术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0.
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1.
1770年,《纽约公报》用下面的这段话(节选)来庆祝自己和其他报纸的成功:这是事实(让我们向大学表示敬意)。报纸是知识的源泉,是现代人每一次对话的灵感来源。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2.
当然,我指的是塞缪尔•芬利•布尔斯•莫尔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太空人”。他的电报消除了洲际界限,消灭了地区概念,把整个美国纳入了同一个信息网络,从而使统一美国话语成为可能。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3.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 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既无知又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娱乐至死》
—— 《娱乐至死》
44.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 让人欲罢不能的娱乐方式看似免费,其实都在其他地方标好了价格。 臃肿的身体,退化的思维,涣散的注意力……都在透支你的人生。
—— 《娱乐至死》
45.
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6.
最后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7.
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8.
电视通过创造出一种可以被称为“假信息”的种类改变了“得到消息”的含义。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49.
拉斯维加斯城的标志是一幅30英尺高的老虎机图片以及表演歌舞的女演员。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0.
电报对于印刷术统治下的话语定义进行了三路进攻,遭到攻击后的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电报使其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1.
伪语境是丧失活力之后的文化的最后避难所。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2.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3.
约翰•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写道:“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4.
人终将毁灭于他所热爱的东西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5.
有人说我取悦于人,我说这很好。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
—— 尼尔《娱乐至死》
56.
书面文字可以长久存在,而口头语言却即刻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书面文字比口头语言更接近真理。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57.
媒介即隐喻
—— 《娱乐至死》
58.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 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因享乐而失去了自由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 《娱乐至死》
59.
恭喜你,尽管我不能与你共享这喜悦。
—— 《娱乐至死》
60.
拼一次正义使然,爱一生风马少年。 你撑起男人的臂弯,我爱的毫无遗憾。 慈不掌兵,善不从警, 在你邪魅的表情下是炽热是仗义。 你把余罪深刻我心, 余生不止余罪璀璨。
—— 《娱乐至死》
61.
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2.
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3.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在2500年以前就说过,人常常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上帝。现在,电视政治又添了新招:那些想当上帝的人把自己塑造成观众期望的形象。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4.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用笑声代替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笑,以及为什么不在思考。
—— 《娱乐至死》
65.
戴维•李斯曼说过,在印刷术的世界里,信息是思想的火药,所以审查者们才需要穿着肃穆的长袍来熄灭点燃的炸药。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6.
当然,玩躲躲猫游戏并没有什么过错,娱乐本身也没有过错。正如有些精神病学家指出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筑起自己的空中楼阁,但如果我们想要住在里面,问题就出现了。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67.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 《娱乐至死》
68.
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
—— 《娱乐至死》
69.
it is not what we hate will ruin us,but what we desire.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70.
我们终将毁灭自己热爱的事物。
—— 《娱乐至死》
71.
在古代中国,秦始皇下令销毁孔子的《论语》。而奥维德被奥古斯都驱逐出罗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写了《爱的艺术》。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弥尔顿回顾了很多古希腊书籍遭禁的例子,其中包括普罗泰戈拉,他因为在一次演讲的开头坦言他不知道世上是否有神而受到著作被焚的惩罚。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72.
如果上述这些观点还有几分道理,那么奥威尔的预测又错了,至少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是这样。他预见到历史将消失,但他认为这是政府所为,是类似于“真理部”这样的机构系统地毁灭对政府不利的史实和记录。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73.
费城学校进行的一个实验,在那里,教室被改造成摇滚音乐会。老师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增强他们教学内容的视觉刺激,减少学生们必须应对的阐述比重。他们布置的读写任务越来越少,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是万般无奈的):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是娱乐。
—— 《娱乐至死》
74.
美国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播音稿上花的时间多得多,并且由此成为娱乐社会最有魅力的一群人。虽然联邦新闻法没有明文规定,那些不上镜的人其实已被剥夺了向大众播报所谓“今日新闻”的权利,但是那些在镜头前魅力四射的人确实可以拥有超过百万美元的年薪。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75.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经典名句
作者:时间:2024-06-15 16:35:27分类:经典句子
简介 01.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m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活动均为互联网所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上一篇:穿堂惊掠琵琶声经典语录
下一篇:宋亚轩语录
随便看看
我来说两句
本栏最新
本栏热门
Copyright 2022 Inc. All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依依句子网 湘ICP备2023001668号-1
QQ:1030699648